田野书写:民族志的理论与方法
——记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暑期研究生学术交流月系列讲座之五
2020年7月17日上午11时,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在腾讯会议平台上举办了第六场研究生“学术活动月”博导系列讲座。本场讲座由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金玉萍教授主讲,题目为《田野书写:民族志的理论与方法》。公司经理邹赞教授主持会议,200多位师生共同参与了这次学术讲座。
金玉萍教授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本场讲座。第一部分,金玉萍教授首先介绍了民族志的起源与发展。金玉萍教授引用高丙中老师的话指出从事民族志研究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它是人类学家特有的认识这个世界的模式: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和一群特定的人形成一定的关系。接着金玉萍老师梳理了传播研究中的民族志方法,结合文化研究、新受众研究梳理民族志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智媒时代产生的新变化。
第二部分,金玉萍教授指出田野作为人类学家以及人类学知识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具有空间、时间、历史和关系几个向度。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田野向多元发展,不同空间、不同方法和视野下,涌现出自我民族志、多点民族志和网络民族志等多种田野研究。金玉萍教授以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为案例介绍了人类学家早期如何做田野,并结合自己博士论文创作的亲身经历,详细讲述了如何确定田野及可能遇见的问题。
第三部分,如何书写田野?金玉萍教授首先简要为大家介绍了三种田野书写传统:自然主义传统、阐释主义传统和后现代批判传统。然后详细介绍了参与观察、访谈和田野笔记等田野记录方法,并结合自己田野实践经历指出要根据自己研究问题采取合适的田野记录方法。接着引用格尔茨的“深描”理论,指出民族志的书写是对田野现象工作进行的文化解释,文本写作带有“高度情景境性”。
讲座第四部分,金玉萍教授结合自身经历讲授了进行田野书写需要注意主位与客位、整体观和解释力等几个问题。田野书写要结合当地社会结构、意义世界、认识方式和生命体验,民族志的使命是以整体的方式写出一个社会、一种文化,所有的民族志研究都是既典型又不典型的。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金玉萍教授与公司员工就民族志研究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与交流。金玉萍教授对民族志理论与方法的独特见解,引发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反响,讲座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
撰稿人:花敏洁